有的人认为:

1、搞两化融合是一种为拿政府补助的项目;

2、两化融合贯标认证也和质量管理认证差不多,最后建立一堆制度、一套表格往档案室一放就完事;

3、两化融合关键还是要做设备升级换代,需要企业投入太多,收益短期看不见,企业压力和风险都有点大;

4、两化融合中的信息化只是一个工具和手段,关键还是业务和生产的自动化。

然而:

无论企业两化融合贯标的目标是:为了提升自我、为了奖励、亦或者为了给企业带来更好的包装效果……,然而这些通通都不要紧,没错!都不要紧!

结果:

因为这些个问题其实并不重要,重要的是企业一旦展开了这项活动,将在长达半年甚至更多的时间里,一直处于不断地进行相关知识培训、现场抽查、定期考核等等监督手段。企业的结果必然是:获得了信息化环境下新型能力的构建及提升。

一、什么样的企业可以做

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,即在当前软件产业高速发展,大数据渗透各行各业的环境下。传统制造企业在传统工艺及技术的基础上逐步去吸纳这些软件、平台等信息化工具用来武装自己的硬实力。

也就是说,只要传统制造企业采用了一些信息化软件去辅助自己企业管理、研发、生产、销售的水平及效率,就达到了两化融合贯标的基础要求。

简单说明:两化融合贯标程度分为基础提升、单项应用、综合集成、协同与创新4个层次。踏入门槛(单项应用)可去进行两化融合贯标。

二、什么是单项应用

研发方面:这里用机械设计举例子。比如:我们采取用CAD制图工具来替换之前的手工作图,达到高效率、高精度制图的目标,这样我们企业的研发就会避免很多因为精度或者尺寸偏差过大,而引起的不良品,减少损失及成本浪费。进而言之:我们通过采用PROE、UG等三维制图工具,来对CAD二维工程图的不足之处进行优化等,使企业在信息化环境下不断获得提升。

销售方面:我们采用如CRM等管理软件,我们在上面记录客户信息,备注新客户拜访日期,老客户维护日期等等。因此我们不再会因为纸质记录而丢掉客户联系方式,或者因为手头工作忙碌忘记与客户沟通引起的客户不满等情况。这也提升了我们在销售方面的新型能力。

生产方面:以柔性电路板的设备研发车间举例,在车间里某公司上了一套MES制造系统。整个车间进入之后第一感觉是干净,第二感觉是有序,第三感觉才发现是因为工人很少,每个设备的工位上都有一台连接设备的电脑,所有的生产过程及情况,生产人员都会在电脑上做记录。所有的生产计划及现有库存都在这一个系统上体现出来,领导发放的任务,由各个基层领导去排布,下发给各个生产小组,一切有序进行,而且物料、库存等清晰可见。再通过ERP系统可以瞬间传遍相关部门及时情况。

财务方面:我们采用一些财务软件去替代之前的手工记账等方式。这样我们的账目显得很有条理,也就避免了出现白条等情况,所有资金来往都有记录。这样企业管理者也就避免了“企业是我的,钱也都是我的,我想怎么用就怎么用,用到哪里了,后面忘掉了”这种尴尬局面。而且目前有着诸多的税务减免政策,比如高新技术企业,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等。而享受这些政策的前提就是要有一套明确的、清晰的财务流程。

三、企业两化融合贯标需要具备的条件

GB/T23001-2017两化融合管理体系中说明贯标企业不限制行业,不限制规模。但是两化贯标存在一个通过率的问题,所以稍具规模企业贯标过程中通过率会高些。

1、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注册的企业,财务状况和运营情况良好;

2、两化融合工作具备良好基础,成效比较显著,对建立两化融合管理体系有需求;

3、企业所属行业:生产制造类型企业,不限制产品所属行业;

4、企业人数:劳动密集型的企业人数在100人左右,如果生产高度自动化的企业人数则无具体限制;虽然两化融合不限制企业规模,为了增加通过率,两化融合需要对业务流程和组织结构进行优化,岗位职责的变更或者人员的减少;

5、企业销售收入:体系对销售收入没有具体要求,如果企业限定在50-100人左右,销售收入一般将达到在2000万以上;

6、企业现有的信息化系统或者将要上的信息化系统:

7、财务的持续保障:两化评定的可持续竞争优势,需要公司能进行资金保障,要求企业近两年对信息化工业化有资金投入(包括生产设备、信息设备、服务器、各种培训服务等)建议20W元以上。可以根据实际情况。

8、信息化安全方面:此项是需要保障信息系统的安全,最好有独立的机房或者机柜,保障外人不能随意破坏窃取服务器数据。如果企业系统是云端部署,无独立机房也可以。

达到上述条件之后,就可以去做两化融合贯标。

四、注意事项

如果条件允许的话(这里的条件是指企业资金实力、员工总体素质等),最好的还是建议企业采用ERP管理系统,去把这些单项应用给嫁接起来,最终实现一个虚拟的管理组织架构。

虚拟管理组合架构:涵盖财务、销售、生产、研发、仓库等等所有部门。想象一下:领导下达任务,快速传遍全部部门,各个部门分工协作,及时汇报各个部门情况,相互之间,查漏补缺,优势发展实施监督的局面,全面形成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。到了这一层次,也就初步到达了第三步综合集成。

两化融合贯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,需要不断的去策划、实施、测评、改进、策划的一个循环过程。并不是说贯标完了就放弃这个管理机制。而是要以战略目标为前提,打造可持续的竞争优势,从而获得信息化环境下的新型能力。

从基础建设开始做起,先培养意识,再引进这些信息化工具,依次实现信息化能力。贯标成功以后,仍需要经过长期不断的改进,最终实现协同创新。